飞扬草(大戟科大戟属植物)
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全体有乳汁;茎基部膝曲状向上斜升,近基部分枝,枝被粗毛,在上部的毛更密。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痒,通乳的功效。用于肺痈,乳痈,疔疮肿毒,牙疳,痢疾,泄泻,热淋,血尿,湿疹,脚癣,皮肤瘙痒,产后少乳。
中文名飞扬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大戟目
大戟科
大戟亚科
大戟属
飞扬草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根纤细,长5-11厘米,直径3-5毫米,常不分枝,偶3-5分枝。茎单一,自中部向上分枝或不分枝,高30-60(70)厘米,直径约3毫米,被褐色或黄褐色的多细胞粗硬毛。[1]
叶对生,披针状长圆形、长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厘米,宽5-13毫米,先端极尖或钝,基部略偏斜;边缘于中部以上有细锯齿,中部以下较少或全缘;叶面绿色,叶背灰绿色,有时具紫色斑,两面均具柔毛,叶背面脉上的毛较密;叶柄极短,长1-2毫米。
花序多数,于叶腋处密集成头状,基部无梗或仅具极短的柄,变化较大,且具柔毛;总苞钟状,高与直径各约1毫米,被柔毛,边缘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腺体4,近于杯状,边缘具白色附属物;雄花数枚,微达总苞边缘。
雌花1枚,具短梗,伸出总苞之外;子房三棱状,被少许柔毛;花柱3,分离;柱头2浅裂。蒴果三棱状,长与直径均约1-1.5毫米,被短柔毛,成熟时分裂为3个分果爿。种子近圆状四梭,每个棱面有数个纵糟,无种阜。花果期6-12月。[2]
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
辛、酸,凉;有小毒。归肺、膀胱、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止痒,通乳。用于肺痈,乳痈,疔疮肿毒,牙疳,痢疾,泄泻,热淋,血尿,湿疹,脚癣,皮肤瘙痒,产后少乳。
用法用量
6~9g。外用适量,煎水洗。孕妇慎用。
临床应用
治疗急性肠炎及菌痢
飞扬草每日1-5两,水煎分3次服;或制成片剂,每次5片,日服3-4次;或制成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5克),每次2毫升肌肉注射,每日3次。也有用飞扬草8钱,火炭母、凤尾草各5钱组成复方,煎水浓缩成膏状,再烘干研细装入胶囊(每粒含药0.6克),成人每服3粒,小儿7-12岁2粒,7岁以下1粒,每日4次,5
飞扬草
天为一疗程。据2000余例急性菌痢及肠炎用各种不同剂量及剂型治疗观察,治愈率约在90%左右。根据1743例菌痢的分析,脓血便消失最快为1天,最慢为9天,在3天内消失者78%。
退热时间最短6小时,最长为4天,在1天内退热者占68%;粪便转阴时间最短2天,最长10天。如粪检几次为阳性者,药量可加倍,往往可使粪检迅速转阴,亦未发现副作用。
治疗慢性气管炎
用飞扬草4两,桔梗3钱,加水煮沸2小时,滤汁再煎,将两次药液合并过滤浓缩到60毫升,每服20毫升,每日3次,10天为一疗程,连服二个疗程。
飞扬合剂对慢性气管炎的咳嗽,咳痰及肺部干湿性罗音疗效较好,但平喘作用不够理想;年龄越大、病程越长、体质越弱,疗效越差;单纯型比喘息型疗效较好;属于中医分型之虚寒型效果较差。如个别病人有头晕、便溏及感冒者,仍可继续服药。
药物选方
①治赤白痢疾:大飞扬草五至八钱。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用开水炖服。
②治小便不通、淋血:鲜大飞扬草一至二两。酌加水煎服,日服两次。
③治疔疮:大飞扬草鲜叶一把,加食盐、乌糖各少许,捣烂外敷。
④治肺痈:鲜大飞扬全草一握,捣烂,绞汁半盏,开水冲服。
性状鉴别
本品茎呈近圆柱形,长15~50cm,直径1~3mm。表面黄褐色或浅棕红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窒;地上部分被长粗毛。叶对生,皱缩,展平后叶片椭圆状卵形或略近菱形,长l~4cm,宽0.5~1.3cm;绿褐色,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偏斜,边缘有细锯齿,有3条较明显的叶脉。聚伞花序密集成头状,腋生。蒴果卵状三棱形。气微,味淡、微涩。全体有乳汁。夏季开淡绿色或紫色小花,杯状聚伞花序多数排成紧密的腋生头状花序。朔果卵状三棱形,被贴伏的短柔毛。
显微及理化鉴别
(1)本品粉末淡黄色。上表皮细胞表面观为多角形或类长方形,垂周壁较平直,气孔多为不等式。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多为不定式或不等式。非腺毛2~6(8)细胞,顶端2个细胞特别长,基部细胞宽。
表面具疣状突起,有的非腺毛缢缩。花粉粒类球形,表面光滑,直径约15μm。茎表皮细胞多角形,有的含黄色或黄棕色物。导管为螺纹导管、梯纹导管或网纹导管。
(2)取本品粗粉lg,加水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40ml,3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飞扬草对照药材l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槲皮苷对照鼎、没食子酸对照品,分别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四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一乙酸乙酯一平酸(6: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药理作用
1、镇痛作用小鼠腹腔注射飞扬草水浸膏可减少扭体反应次数,升高小鼠热板法痛阈。预先注射纳洛酮可降低其镇痛作用。
2、解热作用大鼠腹腔注射飞扬草水浸膏,对酵母引起的发热有显著降低作用。
3、抗炎作用大鼠腹腔注射飞扬草提取物叶明显减轻角叉菜胶引起的炎症。但对类风湿关节炎无效。
参考资料1.飞扬草·植物智
2.飞扬草(海南植物志)乳籽草(台湾植物志)·植物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