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国家级高新区)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国家级高新区

西安高新区,一个代表西安与西部高新科技产业前沿的领地,以其众多的“第一”成为陕西和西安最强劲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国家级高新区。西安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迅猛,综合指标位于全国56个国家级高新区前列。西安高新区在推动技术创新、发展拥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全区累计转化科技成果近10000项,其中90%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列入国家各类产业计划居全国高新区前茅。在推动技术创新、发展拥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全区有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320家,累计转化科技成果近8200项,其中93%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列入国家各类产业计划居全国高新区前茅。如今,西安高新区已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成为陕西、西安最强劲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中文名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外文名

Xi'an Hi-tech Industries Development Zone

所属地区

中国,陕西

地理位置

关中平原中部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机场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火车站

西安站、西安北站、西安南站

车牌代码

陕A

别称

西安高新区

电话区码

029

邮编区码

710000

行政类别

开发区

地方方言

中原官话、关中片、西安话

批准时间

1991年国务院批准国家级高新区

优势产业

电力机械、制冷设备、石油设备等

发展历程

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视察西安高新区,2005年6月,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要将西安、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6个国家级高新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高技术园区,为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做出重大贡献。

温总理的讲话,进一步彰显了西安高新区的自主创新特色;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将自主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更加坚定了西安高新区发展民族自主知识产权高科技产业的信心和决心。2006年8月,西安高新区科技创新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2008年12月,西安高新区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无锡高新区一起,率先成为全国56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的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自1994年以来,一直被评为“国家先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西安高新区率先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科技工业园区网络。

2001年2月,被列入我国“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五个国家示范高新区之一。

2003年12月,被国家统计局、中国诚信建设组委会评为“中国50家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之一。

2004年8月,被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科技部授予“ISO14000国家环境保护示范区”称号。

2005年6月,被国家列为我国“十一五”期间五个重点建设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工业园区之一。

2005年8月,被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评为全国首家“高新技术标准化示范区”。

2005年11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称号。

2005年12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国家知识产权兴贸工程试点基地”称号。

2006年6月,被国家列为重点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六个高新区之一。

2006年11月,被国家商务部批准成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新基地”

2008年2月,以西安高新区为核心载体,西安市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为全国六个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

2008年08月,被科技部和中国保监会批准为“国家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园区”

2008年12月,被国家科技部评为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先进管理单位称号。

2008年12月,被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授予“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称号。

2009年08月,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评为“科技部科技企业加速器试点单位”。

2009年11月,被国家科技部评为火炬计划先进管理单位。

2010年01月,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通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2010年07月,被国家标准委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

荣誉

国际机构评价

200212月,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评为六个“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和地区”之一

200610月,荣获2006年度亚洲孵化器奖,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个获得此项大奖的孵化器

民间声音

20011月,西安市民将西安高新区的建设列为20世纪西安十大历史事件之一

200410月,被市民评为西安“城市骄傲”第一名

陕西素以“长安八景”著称,西安高新区被誉为“关中第九景”

200612月,荣获“2006中国十佳最具投资价值创意基地”称号

20102月,被陕西经济推动力总评榜评为“陕西经济最具推动力区域”称号

主导产业

先进制造

西安高新区

行业优势:在电力机械、制冷设备、石油设备、仪器仪表、汽车等领域有产业优势。

西安已有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大中型装备类企业和产品,如陕航、西飞、西电、彩虹、陕汽、大唐、庆安、陕鼓、陕齿、标缝等全国知名的大中型装备制造业工业企业。

西安机械工业拥有员工8万余名,有大量熟练劳动力,机械专业毕业生与上海相近。

25家国家级相关实验室分布于大学及研究所中。

以电力控制和传输、互感设备为主的100多家企业稳步发展。

形成了集汽车电子、重要汽车零部件和整车在内的汽车产业集群。

民营企业比亚迪以自主品牌轿车生产为主,具有吸纳上海、深圳等地汽车产业技术和资本的优势。

生物医药

邻近有被喻为“天然植物基因库”的秦岭,所蕴含着3000种高质量中药资源,有以商洛为主的中药材基地。

第四军医大学、交大医学院和其他院校每年提供1200名医学专业毕业生,仅四医大内就有7家国家级研究实验室从事医疗和药物方面的研究。40-50%主要市场在人口较密集的东部,但运输成本可以控制得很低。

生物医药在陕西40个行业的产值排名中居第四位,行业基础雄厚,有杨森利君、步长、金花、皓天、绿谷、力邦等220多家较有规模的知名制药企业。拥有国家级生物医药孵化器,初步形成了以中药现代化、化学药和新药研发、生物技术为主的产业集群。

现代服务

现代服务:以研发设计、信息服务、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意产业为重点。软件与服务外包日益活跃,2009年,成为全国示范城市之一。

区位优势

航空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距离西安咸阳国际机25公里,乘大巴35分钟。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我国重要航空港,目前共有20家航空公司在机场经营150余条航线,每天有400余架次的航班在机场起降。2009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529万,为全国十大机场增速最快的机场。从2009年3月开始,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全面开工,项目总投资103.91亿元,将在现有跑道南侧建设长3800米,宽60米的第二条跑道和平行滑行道,使飞行区达到4F标准,能够起降A380等超大型洲际飞机。新建25.3万平方米的3号航站楼,规模为现有航站楼的4倍,建成后,新建的3号航站楼将和现有的1号、2号候机楼连为一个整体,并有摆渡车往返其间,方便中转旅客转机,各航站楼之间实现一体化交通。

铁路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距离西安火车站8公里,出租车20分钟。西安火车站是我国西部最大的铁路枢纽,联结陇海西康、宁西、包西、侯西、咸铜和西户等铁路线。西安火车站不仅是中国特等客运站之一,而且是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境内重要站点,我国从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方向开往拉萨的列车必须经由西安站。西安北客站已于2011年1月11日正式运营。西安北客站是目前我国规模第一、亚洲最大的客站。郑西高铁、西宝客运专线已通车,西安郑州进入2小时经济圈,大西高铁(太原南-西安北段),2014年7月1日通车。

公路

公路建设形成了一个以西安为中心,有9条国家高速在此交汇,形成了贯通全省、辐射周边省市的高等级“米”字型辐射状干线公路系统,有公路2800多公里,有6条国道干线通过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绕城高速、机场新线建成,二环路、三环路全面贯通。市区与所辖区县全部开通高速公路。

地铁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近西安地铁2号线。西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于2006年9月29日正式动工,已于2011年9月16日下午14时通车运行。1号线于2008年10月29日动工,预计2013年正式完工。西安已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个拥有地铁轨道交通运输的城市。

发展定位

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在通讯、光伏、软件与服务外包等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成为具有中国内陆自主创新特色的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在全国范围内,成为一流的研发基地和新兴业态的引领区,形成在通讯、光伏、电子元器件、软件与服务外包等领域全国领先的产业集群;在中西部地区,成为最大的总部基地、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在全省全市范围内,成为产业优化升级、辐射扩散、梯度转移和创新型服务业发展的平台,以鲜明的国际化特征,支撑引领和示范带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

产业定位

在产业形态上,重点发展研发及处于价值链高端、技术含量高、具有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创新型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在产业类别上,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尤其要培育通讯、光伏与LED、新型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力设备、能源技术、软件与服务外包、创新型服务业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

优化产业布局

高新区未来的主导产业体系及建设“国际高新”和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要求,按照“专业化聚集、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原则,在107平方公里范围内,确立了“两带四区七园(基地)”的产业功能布局。“两带”即贯穿现代商业聚集区、总部经济聚集区、创意产业聚集区、金融商务聚集区等四区的“万亿元现代服务产业带”,和贯穿创业研发园、国际软件园、先进制造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出口加工区B区、长安通讯产业园、草堂科技产业基地等七园(基地)的“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带”。

发展措施

建设长安通讯产业园

该园区北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校区、东靠西沣路、西至西三环延伸线、南接金沙河,规划建设7平方公里。园区以通讯、电子产业研发生产为主导,将打造为集现代科技、商务运营、自然生态为一体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讯技术与设备研发、制造基地。园区计划用6年时间,打造全球高端通讯产业链,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并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主要特色的全球一流通讯设备研发和生产基地。园区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值达到500亿元人民币。

建设国际软件园

建设5.7平方公里的软件新城,着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软件研发和服务外包基地。到2015年,建成以软件研发、信息技术服务、集成创新应用、服务外包、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等五大产业领域为支撑的智能软件新城,实现营业收入1600亿元,出口8亿美元,聚集1000家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从业人员达到20万人。

建设创业研发园

重点以孵化服务专业化、孵化器建设集群化为发展方向,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经济的发展。引进、聚集高成长性企业、知名研究机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等创新创业资源,优化孵化服务体系,提升孵化服务专业化水平。推动区域孵化器产业的发展,营造一流的创业环境,将创业研发园建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创业研发园区,使其成为科技企业及其企业家成长的摇篮,国内外创业者、研发机构和中小企业的聚集地,我国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国际化的高新技术创新基地。

建设出口加工区

充分发挥出口加工区“境内关外”的政策优势,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重点吸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加工贸易企业入区开展保税加工和国际贸易,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成为西部内陆企业连接海外,参与全球产业分工,进入国际经济循环的绿色通道。为外向型企业的成长及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形成国际化龙头企业聚集区。

建设“科技草堂、生态新城”

西安高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在功能定位中突出与西安高新区核心区“延伸、创新、互补”的特点,实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在产业选择上体现与核心区有序分工、优势互补的特征,成为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等高新区主导产业配套区;在空间布局上与核心区功能有机联系,内在统一,起到为西安高新区的发展提供空间、完善功能、完整产业链的作用。

草堂基地规划总面积20平方公里,其中一期规划建设15平方公里。基地已通过西安市政府批准,并纳入到西安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基地遵循合作共建理念,实行“开放式运行,封闭式管理”,不断创新服务理念,优化投资环境,加快基地开发建设,实现基地发展目标,建设“科技草堂、生态新城”。

参考资料

1.西安高新网·西安高新网,西安信息网

2.西安高新区简介·华商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