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町犬(肉食目犬科动物)

大麦町犬肉食目犬科动物

大麦町犬(Dalmatian,也叫斑点狗),原产地南斯拉夫。平静而警惕、轮廓匀称、强健、肌肉发达、且活泼,毫不羞怯,表情聪明伶俐,听话易训,感觉敏锐,警戒心强,容易与小孩相处。大麦町犬具有极大的耐力,而且奔跑速度相当快。后躯有力,拥有平滑且清晰的肌肉。大麦町因为拥有出色的奔跑与撕咬能力,所以也经常被用作比赛犬。大麦町犬出生时是白色的,斑点能改变,小狗时身上出现轻微的斑点,随着逐渐长大,斑点也变得明显,并成为特有的标志。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食肉目

犬科

中文学名

大麦町犬

别称

斑点狗

能力

犬在训练当中所养成的每一个完整的动作叫做能力。犬的每一完整能力是通过逐渐复杂化的训练过程养成的,即由多种单一条件反射组合而成的。

在训练当中,必须要求犬对于相关科目形成一套完整的能力,以符合实际使用的需要。但是在训练的过程当中,由于训导员自觉或不自觉地错误使用刺激的结果,很可能使犬养成不符合训练要求的联系,则称为“不良联系”。比如在训练基础科目的时候,总是按照固定的顺序令犬“坐”、“叫”、“卧”、“来”等,结果犬只要听到坐的口令,就会自动地连续做出习惯性的整套动作。如果训导员突然改变口令的顺序,犬仍然会习惯地做出与口令不相符的动作。

循序渐进,由简入繁。

循序渐进,就是分阶段、有步骤地由低到高培养犬的能力,渐进不等于迟迟不前,放慢速度,而是需要承前启后、步步为营地向前发展。由简入繁是循序渐进的具体表现,在每一训练科目和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简是繁的基础。要达到繁就要从简训起。训犬若违背这一原则,必然是欲进而不前,欲速则不达。

因犬制宜,分别对待

因犬制宜,分别对待,是根据犬的个体差异这一事物矛盾的客观规律具体地解决犬能力培养的方法,由于犬的神经类型和主要反应的特点各有不同,所以,对于每条犬能力培养的要求和影响手段,也不能够完全一样。必须根据犬的具体特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加以分别对待,这是使训练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认真了解和掌握犬的不同类型及主要反应的特点,是实施分别对待的依据。若脱离犬的实际,即使采取再好的训练方法,也将是无效的。

历史

大麦町犬的起源仍不清楚,只有靠推测。从古代法老陵墓中发现的插图和16到18世纪的类似画作中,人们推测大麦町犬的存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14世纪和从1719年开始的教堂记录都明确表明该品种起源自地中海地区,尤其是达尔马提亚海岸附近。该品种最早的图片发现于16世纪意大利画家的画中,在Zaostrog(位于达尔马提亚地区)地区的一副大约可追溯到1710年的壁画中也有发现。1792年出版的汤姆斯。毕威克的一部作品中含有对大麦町犬的描述和其图画,毕威克称之为“达尔马提亚犬或海岸犬”。关于大麦町犬的第一个标准由英国人维若。肖写于1882年,这个标准于1890年成为正式品种标准。[1]

参考资料

1.历史·爱宠网

关键词:大麦町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