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军士和兵的统称)

士兵军士和兵的统称

士兵,最基层的军人,可分为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等。依照年资与表现晋升。一般国家的军队体制,军人分为军官、士官兵两大体系,各有其任务执掌。在大多数地区中,士兵是最基层的军事人员,表现优异者,常会被选拔出来,参加训练后,升为士官。在员额不足的部队中,会选拔资深或能力优异的士兵充当准下士(以兵代士),是为伍长。战时领导三至五人的步兵作战队伍。

中文名

士兵

外文名

Soldier

拼音

shì bīng

注音

ㄕㄧˋ ㄅㄧㄥ

出处

《后汉书·窦融传》

外语来源

意大利

词语概念

词目:士兵

拼音:shì bīng

注音:ㄕㄧˋ ㄅㄧㄥ

反义词:军官、将军

解释:[soldier]军士和兵的统称;战士。

引证解释:

1.士大夫和军队。《后汉书·窦融传》:“伏惟将军国富政修,士兵怀附。亲遇戹会之际,国家不利之时,守节不回,承事本朝。”

2.军队中最基层的作战人员,与军官相别。郭小川《木瓜树的风波》诗:“这里的干部士兵啊,对于他都是格外亲切。”

基本含义

士兵一词源自意大利文“钱币”和“薪饷”,它作为军事术语最早出现于l5世纪的意大利,当时指领取军饷的雇佣军人。[2]后来经法国人传到其他国家,被许多国家的雇佣军所采用。17世纪30年代初,这一衔称被俄国新制团广泛使用,从18世纪初开始,授予服役一定年限的应募兵。为纪念俄军正规部队的第一名士兵布赫沃斯托夫,彼得一世下令为其铸造了青铜像,俄政府在募兵制度的法令中规定,授予了士兵军衔后就摆脱了原来的农奴依从地位,连同妻子儿女一起被列入“士兵阶层”。1861年废除农奴制和1874年实行普遍征兵制后,“士兵”这一阶层的含义即消失。

职责: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对士兵职责作了这样规定:

第一节士兵职责

第十九条 国人民解放军士兵的基本职责:

(一)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英勇顽强,坚决完成任务;

(二)刻苦训练,熟练掌握并爱护武器装备;

(三)努力学习政治,不断提高思想觉悟;

(四)严守纪律,服从管理,尊重领导,团结同志,爱护集体荣誉;

(五)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爱护公物;

(六)积极学习科学文化,提高文化素质;

(七)积极参加体育训练,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八)遵守安全规定,保守军事秘密。

士官除履行士兵基本职责外,还必须精通本职业务,以身作则,协助军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在完成各项任务中发挥骨干作用。

第二十条士兵的专业职责,由总部、军区、军兵种制定。

第二十一条 地方普通中学毕业生和部队士兵中招收的军队院校学员,按照本条令第十九条的规定履行职责。

军衔:在我国,服现役第一年的士兵授列兵衔;服现役第二年的士兵授上等兵衔。

存在意义

士兵是战争的产物,没有战争,士兵也就失去他所存在的意义。士兵的总体综合素质往往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胜败,战争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不同国籍或者不同理想的士兵之间的相互厮杀。士兵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无论是什么样的战争,士兵是没有对错之分的,他们只是依照命令做事,战争的后果不应由士兵所承担;无论在哪一个国家和地区,士兵的荣耀便是杀死更多的敌人,效率越高,那么他们的军功就越大,若是其他人做出类似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双程制裁,也是不被人道主义所容许的。

士兵之最

世界上获得勋章最多的士兵――奥迪.墨菲少校(1924-197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接受勋章数目最多的战士。他获得了2枚银星勋章,2枚紫心勋章,一枚青铜荣誉勋章,一枚殊勋(金十字)勋章,法国战争十字勋章,军团荣誉勋章,以及法国军团荣誉勋章。

世界上最年轻的士兵――卡希亚斯的马歇尔

生于1803年,他于1808年年仅5岁时加入了巴西陆军的一个步兵团,后成为一名战斗英雄和政治家。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老兵――法国的让.托列利

他从17世纪到19世纪一直在军队服役。托列利生于1684年,1699年开始在团队当兵,曾参加过100次战斗。1777年这位93岁的老兵晋升为大尉并转入预备役。但他本人希望留在常规军中。就这样,他一直在驻巴黎的一座军营里生活。1802年,拿破仑获悉这位118岁老兵的消息后,向他颁发了退役金。让·托列利大尉于1827年去世,享年143岁。

世界上身材最高的士兵――维努.万里赖纳(1909年-1963年)

参加芬兰军队时的身高是2.20米,后来又长高到2.47米,是世界上身材最高的士兵。

参考资料

1.士兵·汉典

2.值得珍藏的十张二战老照片·腾讯网

关键词: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