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Heilongjiang Nursing College)有南岗、阿城、江北、北安四个校区,占地面积13.6万平方米(204亩),建筑面积9.1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5.6万平方米,学生宿舍2.4万平方米。有国内一流的护理实训基地和口腔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室170个,其中部分是首批中央财政支持项目。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126万元。图书馆藏书19万册,纸质期刊700种,并有维普数据库,可查阅电子期刊12000种。

现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针灸推拿(2019年新增专业)护理学、口腔医学技术、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助产九个专业。有多媒体教室50个,座位数4130个;语音室4个,座位数222个;计算机室8个,计算机937台。体育馆2个,形体训练室2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126万元。

中文名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外文名

Heilongjiang Nursing College

简称

黑龙江护高专

创办时间

办学性质

公立大学

主管部门

黑龙江省

校训

明德怀仁 励学敬业

现任校长

张晓杰

校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209号

学校类型

医药类

主要院系

护理系、临床医学系、口腔医学系、药学院

所属地区

中国哈尔滨

类别

公立大学

属性

普通高等院校

学校概况

学校前身黑龙江省卫生学校,始建于1948年。2008年黑龙江省卫生学校与黑龙江省第二卫生学校、黑龙江省医院附属护士学校合并组建为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2010年3月由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建校。2019年 黑龙江省中医药学校、黑龙江省卫生专业学校并入,组建成新的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5] 

学校现有南岗、阿城、江北三个校区,占地面积共61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办学 基本设施完善。学校拥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4640万元,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实训基地9个,设有150余个仿真模拟实训室。学校建有现代化的生命科学馆、设施先进的天使剧场、标准化的体育馆、资料翔实的校史馆。

历史沿革

一、黑龙江省卫生学校 1968年哈尔滨第一卫生学校、哈尔滨第二卫生学校、哈尔滨第三卫生学校合并组建黑龙江省卫生学校 1956年哈尔滨第一卫生学校参与合并组建黑龙江省中医学校 1962年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原哈尔滨第一卫生学校部分)改建为哈尔滨第一卫生学校 黑龙江省卫生干部管理干部学院(资源)并入黑龙江省卫生学校 黑龙江省农民卫生中专学校并入黑龙江省卫生学校

二、黑龙江省第二卫生学校 1962年大连铁道医学院(留哈尔滨部分)改建为哈尔滨铁路卫生学校 2004年哈尔滨铁路卫生学校更名为黑龙江省第二卫生学校

三、黑龙江省医院附属护士学校 1988年黑龙江省医院附属护士学校创建 2010年黑龙江省卫生学校、黑龙江省第二卫生学校、黑龙江省医院附属护士学校合并组建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四、2019年黑龙江省中医药学校和黑龙江省卫生专业学校合并入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办学条件

学校有黑龙江省医院、省二院、哈医大一院、二院4所教学医院,其中哈医大二院与南岗校区相邻,省医院与香坊校区相邻,学校充分利用两个校区地理位置的优势开展课间实习和毕业实习,能够满足护理人才培养的需要。 阿城校区距哈尔滨市23公里。校园与金朝开国皇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发祥地、金朝四代皇帝执政的皇城只有一道之隔,学院东侧100米以内是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金上京会宁府”遗址,是修身治学的绝佳场所。步出学校正门即是直达哈尔滨,长春、沈阳的省级公路,学院以北一公里处是301国道。

学校有稳固的产学结合实习就业网络。2004年以来,学校与北京同仁医院、北京301医院、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医院、北大深圳医院等50余家医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了立足本省三级甲等医院、辐射京津沪、长三角、珠三角及部分沿海城市的实习就业网络。

师资力量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楼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有专任教师254人,高级职称130人,占51.2%,其中正高职2人,副高职128人;本科学历201人,占79.1%,研究生38人,占15%;双师型教师63人,占专业及专业基础课教师38.7%;40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132人,占52%。有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名师、省级名师各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2人,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省级专业带头人52人。[1]

黑龙江省第四医院为学校的附属医院,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是全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及医疗救治培训基地,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60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床位870张。专业技术人员567人,高级职称148人。护理人员274人,其中主任护师2人,副主任护师51人,主管护师92人,护师31人,护士98人。

普通学科

下设三个教研组,分别为政体教研组、外语教研组、综合教研组。共有教师16名,其中高级讲师11名。

随着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医疗机构增加了许多涉外服务的工作内容;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日臻完善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以后,对医疗服务也提出了多层次、多样化和更高质量的要求。而且中国即将全面加入WTO,境外资本也必将涌入日益开放的医疗服务市场。这一切都对医疗和医疗服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外语正是未来医疗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这一。

有调查表明,中专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较差,无法灵活运用英语的交际功能。而培养大量既有专业又有英语交际能力的人才既是当前中专教育的难点也是转折点。正是基于对这一形势的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作为一家培养初级医疗技术人才的专业学校,我校领导班子在缜密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以“办名校、名牌专业”的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创造性地开办了“英语护理”这个颇具超前眼光和深远意义的专业,开全国中等专业卫生学校强化英语教学和英语技能培训之先河。

为将这一战略性举措真正落在实处,以“抓住重点,逐渐发展,不断完善”为指导方针,我校在外语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一、超量强化外语教学。周达10课时(外教4课时),在高护专业分层次教学,进行涉外英语的教学中,周达23课时(外教6课时)。这一举措当属国内唯一。

二、引进外教。强化学生对英语语言应用的切身感受,加强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训,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

三、丰富的课余特色活动。在校团委的配合下,定期不定期举行“英语沙龙”、“快乐英语港”等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夯实基础。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二○○三年春,外语组全体教职人员接受了全国性英语培训机构——EF为期40学时的集中培训,促进了教职人员的再学习积极性。 外语教研组针对学生学习习惯差,尤其英语一直是中专生的弱项这一特点,在外语教学上从外语口语、实际应用能力抓起,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强化外语口语教学。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避免学生只是死记语法条文,做各种习题,应付各式各样的考试,结果毫无应用价值的“哑巴英语”。

五、为学生提供了国内一流的口语训练条件,两个省内最先进的多功能电子教室,学校校园网已覆盖了整个校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学技术,优化配置社会教学资源,引进大连东软的教学软件进行人机对话教学。 几年来的辛勤耕耘初见成效,我校“英语护理”学生专业在实习阶段即深受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毕业后实现了于东南沿海和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目标。我校也初步实现了培养专业人才从专业知识型向复合技能型转变的目标。如今,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校又新创办了“涉外护理”这一更高一级专业,对外语教学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我们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打造出有自我特色的“名牌学生”,在竞争性也必将越来越强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领域独树一帜。

下设两个教研组,分别为解剖及生物教研组、三理教研组(生理、病理、药理)。共有教师及实验教师15名,其中高级讲师6名。 基础学科共有专职教师10人,其中高级讲师6人、研究生2人、余均为全日制本科毕业。有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微生物免疫5个实验室,其中生理、药理实验室已实现数字化模拟实验,解剖实验室尸源丰富并有大量标本及模型。4名实验师1名实验员及全体专职教师在范主任的领导下,精心组织教学,为全校学生进入临床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多次受到校领导的好评。

护理学科

下设两个教研组,基础护理教研组、临床护理教研组。共有教师及实验教师14名,其中高级讲师8名。 开办护理专业五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逾万名合格的医护人才。 近二十年来,学校又先后与大庆职工医学院、南京铁道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联办护理大专班,培养了近千名护理大专生及本科生,如今均已成为各医院护理工作的骨干。1997年经省教育厅专业设置评估认定我校护理专业设置水平成绩为96分。在全省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成为省内首批确定的重点专业之一。2000年经省教委批准我校开办了高等职业护理专业。2002年又开办了英语护理专业。

学校领导

校长:张晓杰[2]

硬件建设

我校重视教学设施建设,自创办以来已投入数百万元购置各类先进的仪器设备,如今我校建有能满足护理专业全部课堂实验教学需要的33个实验室,设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护理演练基地内设有护理虚拟实验室、模拟病房、多媒体示教室、ICU病房、治疗室。实验开出率达100%。护理专业实验室备有国际一流的实验设备:挪威Laerda护理模型人是具备国际一流的成人综合护理模型,可进行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技术操作二十二项。多参数监护仪,可进行生命体征监护、血氧饱和度测定、各种心律失常心电波形模拟演示、心电检查的实际操作、心肺脑复苏的抢救模拟训练。同时通过大屏幕放大展示,示教效果极佳。电脑触摸屏,可轻触屏幕随意查找任何一个实验操作,是护理教学操作训练的好帮手。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以及电脑心脏急救监护装置、电动吸引器、电动洗胃机、可控同步呼吸机、输液泵、紫外线消毒车、氧气装置、多功能护理床、多功能护理模型人、各种治疗处置器械用品,数量充足,可满足各种急重危病人抢救护理教学的需要。

改革传统的授课方式 护理专业教育不仅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且更要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课件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及展台直观放大护理操作的微细环节,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又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 护理专业开设护理特训班、演练基地推行的模拟实验真实化、技能承包教学及自主训练现代化等当属国内首创。引进外籍教师和哈工大外语教师开办涉外高护实验班,使实验班学生英语水平达到大学4级,过级率达90%。学生毕业无论是出国还是在国内就业薪酬方面都有极大的竞争力。根据社会需求,学校又开设了美容护理专业,这在国内也属唯一。

学术资源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与学校同步创建于1948年。伴随着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图书馆的基本建设和各项工作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座馆藏丰富、环境舒适、设施齐全、管理先进、服务到位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高职高专学校图书馆。

一、藏书概况

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重点学科以及教学科研发展方向,图书馆除了收集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等多种类型和载体的综合性文献外,还重点收集了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药剂专业、检验专业、涉外专业及口腔专业等学科门类及其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方面的文献。近三年来,图书馆文献购置费总共达到27万余元,截至2013年底,图书馆馆藏总量已超过43万册,中外文期刊700余种,期刊合订本一万余册,并拥有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字化资源。馆藏文献拥有量在黑龙江省高职高专学校图书馆中名列前茅,形成了以医药卫生科学和自然科学文献为主体,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文献等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

二、馆舍与设备

馆舍总面积13500平方米,5个书库,4个阅览室,3个过刊库。阅览座位820个,计算机设备126台,服务器2台,网络交换设备4台。

三、管理机制

目前,图书馆由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分管,馆内分设五个部(室),即办公室、编目部、流通部、阅览部和电子阅览部等。图书馆正式工作人员11名,其中正高级职称1名,副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职称3名。

在制度建设方面,我馆根据新时期工作的需要,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努力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管理体系,做好建章立制工作。根据教育部和学校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整合原有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广泛征求全馆员工意见,经馆务会议讨论决定并报主管校长同意,制定并实施了《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规章制度》,内容涉及岗位职责、业务工作、读者服务、行政及设备管理和安全卫生等方面。实现了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图书馆已全面实现计算机现代化管理。文献采访、编目、典藏、流通、阅览、读者查询、参考咨询、文献传递等业务全流程采用网络管理,并配有较完备的数字化服务设施。现有计算机设备26台,服务器1台,网络交换设备3台,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的数据库检索、全文下载等服务。图书馆采用金盘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进一步提高了系统整体的可管理性,满足学校资源共享的需要,为广大读者和图书馆馆员带来更多的方便,实现了我校图书馆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

四、服务特色

学校图书馆在提高教职工服务意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服务程序,调整服务结构,拓展服务思路,强化服务功能,实施传统服务与现代服务双轨制;建立健全服务监督机制,通过不定期地与读者交流反馈,改进服务技能,提高服务效率。目前图书馆共有8个对外服务窗口,书刊借阅均采用“一站式”服务方法,每周开放时间66小时。流通借还书总量近1万册;阅览部入库为2千多人次,文献下载量为1万多篇。图书馆还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者服务活动和特色活动,加强与图书馆服务群众的交流与互动,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读者满意度达到90%以上。

我馆还在网页上设置了公共检索服务,包括书目查询、新书通报、参考咨询等特色服务,初步形成了以信息服务为中心的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高效率的文献资源服务体系,成为科研、教学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图书馆始终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提高馆藏、服务、科研和自动化管理水平,为实现学校“力争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奋斗目标,我们将不断进取、服务创新,向着研究型、开放式、数字化图书馆目标前进。

就业情况

1987年至2004年,我校口腔专业毕业生共计划1518人、分别在省内哈医大第一医院、第二医院、黑龙江省医院、黑龙江省口腔医院、哈尔滨市口腔医院、哈尔滨市第一、二、四、五、九院、哈尔滨海员总医院、黑龙江省林业总医院、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佳木斯铁路医院、齐齐哈尔铁路中心医院、海拉尔铁路医院、省内各市、县级医院和哈市以及省内较大的个体口腔诊所、各类口腔技工中心、义齿加工制作中心(所)。省外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上海同济大学口腔医院、南京口腔医院、北京口腔医院、深圳口腔医院等几十所医院就业工作。

公司发达上海、深圳、天津、大连及南方沿海一带大城市医院建立定向实习就业一体化,承诺给学生100%就业机会。为学生生产实习提供了充分的保证。如今毕业生分别在哈医大一院、哈医大二院、哈医大四院、哈市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医院、深圳人民医院等几十所医院就业工作。我校高质量换来就业市场,一批批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被社会认可。在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中,站稳了脚跟。学校办学实力享誉全国。

学校与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大连以及南方沿海一带大城市医院建立定向实习就业一体化,给学生承诺100%就业机会。为学生生产实习提供了充分的保证。当前毕业生分别在哈医大一院、哈医大二院、哈医大四院、哈市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医院和深圳人民医院等几十所医院就业工作。 我校以高质量换来就业市场,一批批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被社会各界认可。在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中,稳站脚跟。学校办学实力已享誉全国。下设两个教研组,分别为口腔教研组、美容及五官教研组。

哈尔滨铁路卫生学校的口腔专业始建立于1987年。经过不断发展壮大,该专业的办学能力现已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处于前列,是黑龙江省的重点专业。先后曾开办过:中专口腔医士专业(四年制)、中职口腔医学(四年制、三年制)、中职口腔工艺技术(三年制)、成人中专口腔医学(二年制)、成人高级口腔工艺技术(二年制)、高职口腔医学(3+2)、成人口腔医学大专等多个专业,是哈铁卫生的重点专业学科。现今,每年招收高职口腔医学专业、中职口腔医学专业、中职口腔工艺技术专业、中职口腔护理专业四个专业200多名学生。

学生就业情况

1987年至2004年,我校口腔专业毕业生共计划1518人、分别在省内哈医大第一医院、第二医院、黑龙江省医院、黑龙江省口腔医院、哈尔滨市口腔医院、哈尔滨市第一、二、四、五、九院、哈尔滨海员总医院、黑龙江省林业总医院、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佳木斯铁路医院、齐齐哈尔铁路中心医院、海拉尔铁路医院、省内各市、县级医院和哈市以及省内较大的个体口腔诊所、各类口腔技工中心、义齿加工制作中心(所)。省外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上海同济大学口腔医院、南京口腔医院、北京口腔医院、深圳口腔医院等几十所医院就业工作。

公司发达上海、深圳、天津、大连及南方沿海一带大城市医院建立定向实习就业一体化,承诺给学生100%就业机会。为学生生产实习提供了充分的保证。如今毕业生分别在哈医大一院、哈医大二院、哈医大四院、哈市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医院、深圳人民医院等几十所医院就业工作。我校高质量换来就业市场,一批批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被社会认可。在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中,站稳了脚跟。学校办学实力享誉全国。

学术交流

与加拿大西东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我校为加拿大西东大学的韩国籍学员带教解剖学实验课,扩大了学校的影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涉外高职护理班及其他护理班引进外教:为加强涉外高职护理班及其他护理班的英语口语能力,我校将外教引入课堂,使学生的外语口语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科研成果

一、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立项课题项目: 黄强生主持的《医学教学模型与应用》;张颖主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程俊峰主持的《普通话的培养与研究》;范业宏主持的《医学教学模型与应用》已通过专家验收合格。

二、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项目: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夏广军主持的《职教招生与就业面临的问题、成因与对策》;黄强生主持的《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牙体解剖形态雕塑技能训练及测评标准的研究》;毕红颖主持的《课件在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基护、内护、外护、妇护、儿护)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刘秀兰主持的《英语护理专业口语训练项目过程及测评标准的研究与应用》;毕红颖主持的《高等职教临床医学专业课件实习方案的优化设计与实践》;黄强生主持的《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创新研究与实践》;姜哲主持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状况调查几教育对策的应用研究》课题也已经到结题阶段,预计2005年8月通过有关专家验收。

学校地址

南岗校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209号 邮政编码:150086 阿城校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金源路43号 邮政编码:150301

获得荣誉

2015年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1.学校简介·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官网

2.现任领导·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