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是于2002年2月19日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由原巴州财贸学校、巴州农校、巴州技工学校、库尔勒市职业中专、库尔勒市第十中学五校合一组建而成。学院是集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院校。

中文名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简称

巴音职院

创办时间

办学性质

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

综合类

主管部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

校训

做好每一件事

英文名

BaYin GuoLeng Technology College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综合

属性

高职专科

所属地区

中国 新疆 库尔勒

主要院系

电信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石油化工学院、冶金与资源学院等

院系设置

电子信息工程系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3

电子信息工程系是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精心筹措下组建的一个颇具实力的教学实体,是学院最大的一个系,现有学生1200人。主要拥有计算机、电子、通讯三大类共10个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系的教学设施主要有电子综合实训大楼(6层)一座、10M网通宽带网、学生计算机机房(17寸显示器P42.680G25664M显存共800台)、多媒体语音室,为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还设有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级装实验室、计算机接口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室、电工原理实验室、通信控制实验室。现有计算机、电子类本科学历的专业教师34名,在全疆高校计算机调试大赛32个代表队中,系荣获第三名,并有一个教师代表新疆参加全国的计算机的调试大赛,并获得了国家信息产业部王旭东部长的接见。

生物工程系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4

生物工程系是巴音学院的集教育、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教学单位,其前身是有40多年办学经验的巴州农校、巴州农机校。开设了畜牧兽医、城镇园林、园艺、环境保护、食品加工技术、生物技术等专业,全系有来自南北疆的学生586名,其中大专学生400名。生物工程系有副教授或高级讲师10名,讲师12名,并聘请了新疆农业大学、塔里木农垦大学以及州内外涉农部门和科研院所的知名教授、专家为客座教授,拥有一支责任心强,师德高,教学水平、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2005年至今,生物工程教师在《中国果树》、《中国棉花》、《中国蔬菜》、《当代畜牧》、《新疆农业科学》等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二篇,编写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乡土教材7本。

生物工程系始终坚持“依托产业办学,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方向,相继与疆内一批大型涉农企业新疆芳香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乌鲁木齐正大畜牧有限公司、巴州沙依东园艺场、巴州红太阳园林公司、中法合资乡都酒业有限公司、香梨股份有限公司、大华实业公司、巴州种畜场等单位签定了联合办学和就业协议。2005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3%。生物工程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新疆农业大学、塔里木大学、石河子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签定了联合办学协议,借用这几所大学的师资共同培养人才。

矿产资源系

暂无

纺织系

暂无

艺术系

艺术系是由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成立的国家办学单位,现有中、高职在校生人数627人,是新疆高等职业院校中艺术类集教学、实训、实习培训产业化为一体的高等艺术专业学校,现有固定资产100多万。

艺术系现有副教授2人,高级讲师3人、讲师17人、助讲7人、美工2人。艺术系大博士实训中心下设机构有:艺术培训中心、乐器工艺及服装室、电脑设计制作室、电钢琴房、广告制作装饰装璜部、画廊、艺术考核中心、艺术演出团。近年来,演出团对外演出100余场《热土》获全国大学生展演奖2等奖、《天驹》获自治区大学生展演奖1等奖、许多节目多次在州级、市级、院级演出获得荣誉。美术作品《维尔族少女与陶瓷》获2004年国家级师生作品展银奖。

系按照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任务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大力实施“订单教育”,与疆内外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人才供需关系,签订了常年用工协议,为广大毕业生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就业市场。同时突出专业性和地域性立足巴州、面向全新疆认真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和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挖掘学院现有的办学条件、资水平和能力,不断开拓创新,力争把系建成全疆职业院校中的最大系。

石油化工学院

暂无

人文经济学院

暂无

机械电气工程学院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5

机械电气工程系(原理工系)成立于建院初期,是学院职业技术教育最具实力和特色的工科类办学实体。它拥有一支学科结构和层次机构合理、且具有较高理论水平、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建有10230平方米的教学实训大楼一幢,配有计算机室、多媒体室和电教室,建有机械原理、汽车修理、汽车电气、电工电子、电气自动控制、电力拖动、电气传动、无线电、家电、制冷制热、电焊、钳工、机床加工等21个实验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3个,校外实训基地12个。

毕业生分布在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斯伦贝谢库尔勒基地、中原油田录井公司、胜利油田定向井服务公司、塔里木石油运输公司、博湖苇业、屯河集团、红星开关厂、达成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塔里木运输公司采油技术服务公司、二一三汽车修理厂、四运汽车修理厂、新玉汽车修理厂、塔里木石油钻采第五勘探公司、大庆油田建设公司巴州分公司、安盈石油服务公司60余家单位实习就业。毕业生就业率99%,目前在校生540人,社会对口专业需求量3500人。2007年6月系对0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作了调查统计,毕业人数182人,已就业人数173人。05级学生下学期开始面临第三年实习安排,截止到2007年6月已安排实习学生达到96%以上,预计到今年8月将全部安排完毕。

基础设施

一、专业前景

1、机械电气工程系开设的专业均为实用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并且学生所掌握的技术技能可以保持较长一个周期,不易被社会淘汰。

2、就业岗位宽泛,将来转岗容易。

3、机械电气工程系还将根据社会发展陆续开设制冷设备维修技术、模具制造技术、数控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

二、教学设备力量

总价值1500万元人民币,其中新设备1000万,是全疆一流实训设备的学校。主要有电工电子实验、电工电子电力拖动实验、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实验、电机电拖系统、电工实操培训考核装置、中级电工培训考核实验装置、高级电工培训考核实验装置、五合一综合工业自动控制实验、智能型恒压供水实训考核、中央空调实验、多媒体智能化群控电梯培训考核系统、家用电器、制冷制热实验、汽车空调实验装置、电焊、钳工、车铣刨磨等机床、大小车辆及主要零部件、机械原理电控实验、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机房、无线电实训等设备,完整的实验实训教学大楼一幢。另外,还有汽车修理、汽车装饰、机电、造纸、石油钻井等12个校外实训基地,目前,理工系的汽车修理厂、驾校、机械加工车间也即将投入使用。

三、师资力量

现有专业技术职务教师2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人,中级职称教师3人,外聘教师6人,其中有技师3人、高级工程师3人、高级工1人、工程师5人、中级工9人,电气控制、汽车、家电、无线电、电焊特长的能工巧匠多人。

四、就业方向

面向石油钻井、采油、录井、井下作业、测井技术服务、油气运输、机械加工、焊接、机械修理、电气自动控制、汽车修理、检测、车辆保险定损、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机械操作、加工、维修维护、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

基础课教学部

暂无

公共体育教学部

暂无

历史沿革

计算机大楼

可以这么说,英国如果没有剑桥,恐怕很难成为工业化英国;美国如果没有哈佛,也许就不会独领近一个世纪的风骚;到过北京的人,如果不去观瞻一下北大、清华的容颜,可能多少会有一些缺憾。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经济迅猛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可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没有一所高等学府,无疑成了人们心中最大的遗憾…

鉴于此,历届巴州党委、巴州人民政府经过10余年的努力,多次论证,三次上书自治区人民政府,要求建立高等学府。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巴州人民终于看到了希望。2001年下半年,巴州党委五次召开专题会议,并成立了“巴州高职学院”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州委副书记朱昌杰任组长,副州长包热任副组长。筹备领导小组雷厉风行地抽调精兵强将,组成筹备办公室,州党委、州人民政府拨专款100万元用于筹备工作。在州党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教育厅专家组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人大副主任王怀玉、自治区副刘怡、自治区政协副张贵亭、黄昌元等领导的殷切关怀下,筹备办的同志们焚膏继晷,呕心沥血,2002年元月筹备工作终于赢得了“自治区高等职业学校设置评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2002年2月8日,自治区教育厅党组研究通过并报自治区人民政府请求批准设立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2月19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巴音学院)。“华夏第一州”终于有了自己的大学。

2002年2月26日,巴州影剧院内喜气洋洋,巴州党委、巴州人民政府在这里为巴音学院举行隆重的揭牌仪式。上午10时48分,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薛健同志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委书记张志恒同志共同为巴音学院揭牌,巴音学院正式成立。

全州各族群众奔走相告,贺信、贺电雪片般飞来,表达着一千个喜悦、一万个祝福……

2002年4月22日,时任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亲临巴州,在州委书记张志恒、州长巴代的陪同下为学院新校区“巴音苑”破土动工剪彩。

绽放的玫瑰最美,成功的滋味最甜。质朴善良的巴州各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为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的成立而努力、奋斗过的人,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巴州教育事业的丰碑上……

改革奋进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6

巴音学院是在“五校”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原五校自成体系,办学模式、管理方式各不相同点击查看原图,有“四多四少”等历史遗留问题,即行政工勤人员多,一线教师少;低学历者多,高学历者少;低职称教师多,高职称教师少;基础理论课教师多,专业课教师少。面对这一严峻复杂的现状,学院党委一班人认为,矛盾无法回避,现实必须正视。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充满竞争和活力的高校管理队伍、高职专职教师队伍和后勤服务队伍。

学院党委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在全州事业单位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副院长聘任制、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建立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择优竞争,充满活力”的定额用人机制,打破了干部身份终身制,实现了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用人方式。建院至今,已有54名中层干部通过竞争上岗,235名教职工被聘用到各个岗位上。

学院在完成人事改革、加强聘后考核管理的基础上,又不失时机地转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向教学一线倾斜,向关键岗位倾斜。在该院工资分配体系的三大系列中,教师系列在改革后的工资起点最高、涨幅最大,其中教授工资最高档达4100元,比院长最高档高出300元;教师工资也普遍比行政机关干部高100-300元,此外教师除岗位工资外,还有课时工资。

在分配制度改革中,学院还推行了财务制度的改革。对系(部)、附属中学及公司等实行独立的二级财务核算,对各种教育成本进行核算,由原来院长一人主持财务收支,变为各教育实体共同关心财务收支,从而充分调动了各系(部)、各部门办学的积极性,形成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

按照“小机关、大实体、分类服务”的运作模式和“经费包干,独立核算”的管理模式,学院进行了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学院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三年三大步,时至今日发生了质的飞跃,完成了建院初期制定的“三步走”的战略,即:第一步,按照定岗、定责的原则,实行竞聘上岗;第二步,按照“经费包干,独立核算”的方法,公司所有工作人员的工资与学院脱钩,重新制定工资分配方案;第三步,与学院建立完全的甲、乙双方合约关系,由甲方提出服务项目,由乙方提供服务,实行完全意义上的社会化、市场化服务。目前,一个符合学院长远发展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架构已基本确立。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仅学生食堂承包经营,就为学院节约80—100万元工资支出,每年还有35万元的承包费收入。此外,锅炉承包一项也为学院增收67万元。

职教创新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7

巴音学院确立的治院目标是“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谋发展,依全体教师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高职教育教学新体系的办学理念。

第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学院积极推行人才战略、“名师”战略,把师资队伍建设当作学院发展的重点来抓。一是盘活现有的师资资源。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壮大师资队伍。三是聘请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四是以终身教育的理念,加强培训和实践锻炼。通过出国深造、继续教育、校内培训、实训基地锻炼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五是提倡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教学,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对于科研成果、论文论著、科技发明等予以重奖,提高教师创新的积极性。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04人,其中研究生学历7人,大学本科学历314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75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者151人,“双师型”教师33人,重点骨干专业可保证有3名以上的“双师型”教师。从目前情况看,学院各专业师资结构较为合理,符合基本要求。学院在强化院内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按照“三三制”教师队伍构建模式,从企(事)业单位长期聘请了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目前,学院外聘教师有66人,他们大多具有高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等级),熟悉本专业的理论,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一支能力和素质都较高的院外优质师资力量。

第二,建立“以能力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在突出教学的职业性、岗位性、针对性、实践性、灵活性上狠下功夫,以培养有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具有实用性、创新能力的中、高级技术人才为基本任务,并进行高职、中职及短期培训等不同层次的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院还在学生中推行“一书多证制”,学生毕业时除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外,还参加由劳动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等级考试,获取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建院三年来,已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千余名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各类社会人员3374人,其中初级工512人、中级工824人、高级工147人、特种作业550人,创业培训380人,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270人,其它993人,技能鉴定1483人。目前,学院中、高职在校生2900余人,近几年年均毕业生1000余人,各专业平均就业率在93.5%以上。自2003年实施了“双证书”制后,408名学生参加了专业技术等级考试,全部获得中级证书。

第三,把专业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来抓。为使专业设置适应巴州经济的发展需要,学院成立了专业论证委员会,对新开设专业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研讨。同时,学院大力加强各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要求实训基地建设要体现规范性、实效性和先进性。为适应巴州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形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学院先后淘汰了农田水利、农业机械等专业,增设了城市园林、导游、银行柜员、空乘与外事服务、石油钻井、计算机网络维护等十多个新专业,并确立了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相对稳定且有一定规模的专业:汽车维修、维修电工、石油钻井、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维护、计算机应用、家畜饲养、园艺、实用美术、旅游服务与管理等。学院根据巴州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还将着手开发一些社会急需的新型专业,如矿业开发、电子商务、农副产品加工等。

第四,面向市场,实行订单教育。学院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订单教育开展校企合作,走校企联合办学之路,为解决毕业生就业出路开辟了新的途径。学院现已与新疆屯河集团、凯进苇业集团、四运集团、东风汽车大修厂及一些大宾馆、金融、税务等部门形成了较稳定的合作关系,与深圳德菲集团、北京华光有限责任公司直接建立了股份制合作关系。

2004年该院招生人数突破2000人,完成了包括大连海关130人、英语专业100余人在内的订单教育800余人。2005年该校又与中国国际人才开发中心、上海堂福电子元件厂、安徽海南医药中专、长春树仁学院等单位签订长期定向委培2760人,在疆内开辟了涉及机电、服务等行业的订单1500人,2005年中、高职订单教育又突破4000人。定点合作单位遍及上海、广州、长春、青岛、大连等13个省市。

第五,突出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为加强巴州下岗失业人员、新生劳动力、企业在职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学院成立后,共为社会培训了20个工种的约3000余名在职和下岗职工,鉴定了8个工种共约1000余人次,有利地推动了巴州地区再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

第六,积极开展校际合作交流。建院不久,学院就与丹麦、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的有关学校(院)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目前已有三名教师分别去卡尔梅克共和国和丹麦王国学习,三名丹麦籍教师已先后来巴音学院任教,五名学生已到丹麦留学,赴日本学习的学生也将按计划于明年3月启程。与加拿大阿伯兹佛特学院联合举办的专业即将招生。学院与国内北方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12所大学建立了较稳定的合作关系,设立了各类专业函授点25个,招收了4000名函授生。学院还与北大附中共同建立了远程教育示范学校,成为巴州地区惟一一所远程教育示范学校;与陕西师范大学达成了远程教育网络学院合作协议,共同开办网上高等教育。三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一瞬。然而,巴音学院在这三年时间里所走过的路,竖起来,便是一座丰碑。

展望未来

目前,学院占地面积2700亩,固定资产总值近2亿多元,校舍建筑面积162038平方米。有经济管理系、农牧系、理工系、艺术系、教育科学系、电子信息工程系、旅游经济系、培训部、技能鉴定所、附属中学等教学单位,开设中、高职学历教育专业近60个,设有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物业管理民航商务、计算机应用、旅游与外事服务、宾馆服务、机电一体化、幼师、汽车检测与修理、养殖、水利、园林、畜牧兽医、植物保护、石油钻井工程、电脑美术设计、生物技术等专业。

在硬件设备上,学院已有各类实验、实训设备总值1600万元,图书馆藏书12万余册,教学用计算机368台。学院现有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大楼一座,建筑面积8202.1平方米,基本建设投资800万元;机电实训楼一座,建筑面积10230平方米,基本建设投资1007.76万元。学院还建有形体、模拟客房、模拟中西餐厅、模拟导游、美容美发实训室等多个实训室;学院图书馆建筑面积15364平方米,基本建设投资1185万元;全院理论课教室均配备了电视机,各办公室均配备了计算机,高级职称教师均配备了个人电脑。学院购置了录像机、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投影仪、DVD影碟机、扫描仪、传真机和各式打印机,这些现代化教育硬件设备的配置,为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为先进教育技术的运用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

为了使巴音学院的各项工作更好地发展,学院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一方面,该学院继续把扩大生源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一体两翼,四轮驱动”的办学格局,力争实现2005年中、高职生源规模翻一番的目标。另一方面,加快校区建设,通过利用现有土地资源置换、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盘活教育教学资源等途径,加快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同时,学院党委还制定了“十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这就是:立足巴州、辐射周边,结合本地实情,以理工、农牧、三产为突破口,涵盖经、管、教育、艺术等专业门类和社会培训、技能鉴定等教育服务项目,建立适应本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部门输送更多的适用对路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力争把学院建成办学条件优良、综合实力雄厚,专业特色鲜明、教学质量过硬、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现代化高等职业教育学院。

自治州要实现跨越式大发展,人才是保证,是关键。今后,巴音学院将以巴州发展大局为已任,切实肩负起为巴州培养各类中高级技术人才的神圣职责。

“如今正是花时节,且放春光数路来”。巴音学院正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和着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节拍,昂首奋进,迎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合作交流

学院成立以来,就加强与国内、国外各知名职业院校的联系。2003年,学院与日本京都民际日本语学校、丹麦巴瑞专科学校、加拿大阿伯兹福特学院、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2004年,又与俄联邦卡尔梅克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双方建立长期合作办学关系。

2005年,学院与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通过洽谈,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双方联合开办专业学科、定期进行校际竞赛和交流等,在人才培养、队伍与学科建设、建立就业基地、科学研究、管理干部交流等领域共同合作研究,双方共享合作研究成果,充分发挥两地的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2006年4月,学院与吉尔吉斯共和国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双方在科研、教学等方面达成共识。10月,学院首次招收了吉尔吉斯共和国30名留学生来学院学习汉语,双方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张传河

党委副书记、院长

古丽娜·肉孜

党委委员、副院长

古丽娜尔·吾甫、刘军、李宏、王红、乔伟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魏广华

党委委员、教务处处长

张敏

党委委员、党政办公室主任

蔡虹

参考资料

1.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升学之家

2.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大学?·大学生必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