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瑶族人(海洋游牧民族)
“巴瑶”(Bajau)在印尼语里是“海上之民”的意思,这个古老的海洋游牧民族常被比喻为“海上的吉普赛人”。巴瑶族人大多生活时间都在船上度过,或是住在海上建起的简陋的木屋里。
中文名巴瑶族人
东南亚广大的珊瑚三角区
以渔为生
“海上的吉普赛人”
民族简介
生活空间
巴瑶族人生活的地方是东南亚广大的珊瑚三角区,那里面积广阔,跨越东南亚6个国家,是地球上海洋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分布着全球约76%的珊瑚和岩礁鱼类,还包括蓝鲸、儒艮、侏儒海马等诸多海洋珍稀动物。
历史发展
巴瑶族具体的起源尚不明确。这一群体被称为巴瑶族,但这个名字并不是他们自己叫出来的。相反,他们通常用自己或是部落的名称来作为民族名称。他们之所以成为巴瑶族人,因为他们有一些共同的词汇和相同的遗传特征,例如肤色较深等。在巴瑶族的历史中,这是一个游牧民族、航海民族,他们拥有发达的海上贸易和自给性渔业。
巴瑶族使用的手工船源于菲律宾南部海岸,但根据巴瑶族“沙巴萨玛传说”讲述,巴瑶族祖先原为柔佛州苏丹的皇家卫队,马来马六甲帝国有风暴肆虐后,他们逐渐在东海岸的婆罗洲定居、繁衍。另一个关于巴瑶族起源的版本则是在一次护送马六甲苏丹新娘的途中,文莱苏丹将新娘绑架,为了逃避责罚,他们才在这一区域隐居下来。事实上,巴瑶族使用的“巴夭萨玛”语言属于菲律宾的马来-波利尼西亚语分支,这证实巴瑶族的起源是来自菲律宾。
民族风俗
部落相聚
夜幕降临,巴瑶人会把船只停靠在小岛附近的红树林里,有时候有五六艘,有时候整个巴瑶部落都汇集起来,会有四五十艘船。他们在船尾生火,或炙烤海贝,或煮炖海鲜,对于他们而言,与大自然亲近是不可或缺的。有时候,还会有部落首领出来讲话或唱歌。
史诗民歌
巴瑶部落传唱着一种被称为“Iko-Iko”的史诗般的歌曲。如果不间断地唱,这首歌可以一直持续两天两夜。歌词里记录着巴瑶的历史,包括他们到过哪里,看到过什么海洋生命,海的灵魂在向他们传递什么信息等。
传统的巴瑶宇宙论是泛灵论和伊斯兰教的结合,它揭示了人与海洋的复杂关系。对巴瑶人来说,海洋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生命活体,水流、潮汐、珊瑚礁乃至红树林都是有灵魂的。而这种认知和敬畏应该用来保护而不是糟蹋大自然。
生存威胁
长期的海洋潜水作业让部分渔民患上了减压病。同时,由于巴瑶族的活动范围位于国家之间的边境地带,过去的几十年里,在海上漂泊的巴瑶族人总是和那些有着确定边界的国家产生冲突。为避免争端以及对海域资源的保护,一些周边国家政府强制让巴瑶人上岸定居。在Torosiaje地区,印尼政府不断施压,让巴瑶族人在靠近岸边的浅水区盖吊脚楼,甚至让他们直接上岸,生活在村庄里。这导致生活在“lepa-lepa”传统小船上的巴瑶族人越来越少。
这让很多巴瑶族人的生活变得更加不易,尽管他们自己也意识到原始的捕捞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但大部分人还没有找到取而代之的生存方式。
参考资料1.摄影师体验巴瑶人海上生活·图片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