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通长江大桥(中国江苏省境内连接苏州市和南通市的桥梁)

沪通长江大桥中国江苏省境内连接苏州市和南通市的桥梁

沪通长江大桥是新建的沪通铁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是世界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斜拉桥,也是世界首座跨度超过千米的公铁两用桥梁。工程于2014年03月01日开工建设,工期五年半。建成后,从南通市区到上海市区只需1小时左右。

沪通长江大桥的设计单位是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大桥院);施工单位为中铁大桥局和中交二航局。

沪通长江大桥建成投入使用后,将成为沿海重要的铁路、公路过江通道,对尽快实现沿海铁路全线贯通,进一步完善区域交通运输结构,提高过江通道运输能力,促进长三角社会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文名

沪通长江大桥

外文名

Shanghai-Suzhou-Nantong Yangtze River Bridge

始建时间

投用时间

所属地区

中国江苏省

类型

大桥

长度

11.07

管理机构

江苏沪通大桥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简介

沪通长江大桥

沪通长江大桥是沪通铁路的关键性、控制性工程。大桥位于江阴大桥下游45公里,苏通大桥上游40公里,全长11.072公里,包括两岸大堤间正桥长5827米,北引桥长1876米,南引桥长3369米,其中公铁合建桥梁长6989米。

大桥与通苏嘉城际铁路、锡通高速公路共通道建设,为4线铁路+6车道高速公路的公铁两用大桥。上层双向六车道锡通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km/h;下层沪通铁路为I级双线铁路,设计速度200km/h;通苏嘉城际铁路按客运专线标准,设计速度250km/h。大桥工程总投资约150亿元。

桥梁结构

沪通长江大桥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由主航道桥、天生港航道桥、横港沙水域桥、跨长江大堤桥梁、两岸引桥组成。大桥结构为双塔三索面钢桁梁斜拉桥。

主航道桥

为保证长江主航道船舶通过能力、减小船舶撞击风险,大桥的主通航孔按单孔双向通航设计,即主通航孔净宽不小于900米,主航道两侧各设一个辅助通航孔,单孔单向通航净宽不小于200米。据此要求,并使通航水域宽度覆盖桥位历年-15米等深线范围,主跨跨度采用1092米,南、北两侧各设一个跨度为462米的辅助通航孔,从而使得通航孔覆盖范围达到2016米。

天生港航道桥

天生港航道聚集了若干大型船舶修造企业,此航道专为这些企业的产品进出提供航路,船舶航行密度较小,但吨位较大,因此,跨越的桥梁提供净宽284米、净高45米的单孔单向航道。为了尽可能减小桥梁对通航的影响,采用主孔336米跨度跨过航道,北侧主墩位于上游最近的码头边缘线后方。

横港沙水域桥

横港沙是主航道和专用航道之间的一片浅滩,河床面标高在-1.5~-1米,为保证正常行洪,横港沙水域桥采用多孔112米跨径布置。

跨长江大堤桥梁

为保证长江大堤安全,跨堤桥梁桥墩须在大堤临水侧坡脚以外30米、临岸侧坡脚以外15米设置。因此采用112米跨径跨越南、北两岸大堤。

两岸引桥

两岸引桥总长5245米,由于受较大的航道净空高度控制,和正桥相接的公铁合建段引桥桥墩较高,最高达62米,采用跨度49.2米桥跨布置;南岸单建铁路段桥墩较高,采用49.2米跨度布置;北岸单建铁路段桥墩较小,采用32.7米跨度;其余部分跨越道路、河流等节点采用大跨桥梁。铁路32.7米、49.2米跨度均采用标准化的32米、48米预应力混凝土梁。

技术特点

沪通长江大桥

沪通长江大桥工程具有“高、大、新”的技术特点:

1、“高”——主塔高。主塔高325米,采用钻石型混凝土结构,为世界最高公铁两用斜拉桥主塔。

2、“大”——跨度大、体积大。主航道桥主跨1092米,为国内最大跨度斜拉桥,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沉井基础体积大,主塔墩沉井平面尺寸86.9米×58.7米,相当于12个篮球场大小,沉井高115米,为世界上最大体积沉井基础。

3、“新”——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新工艺。桥梁采用了Q500qE高强度钢及2000MPa级斜拉索新型材料,该材料应用为国内首次;主航道桥采用刚度大、行车性能优越的箱桁组合新型结构,体现了世界钢桥结构发展方向;主航道桥采用伸缩量2000毫米的桥梁轨道温度调节器和梁端伸缩装置,为世界首次采用;首次采用巨型沉井整体制造、浮运、定位新工艺以及主梁两节间全焊接、桥位整体吊装施工新工艺。[1]

建设意义

沪通长江大桥的设计单位是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大桥院);施工单位为中铁大桥局和中交二航局。工程于2014年03月01日开工建设,工期五年半。

沪通长江大桥建成投入使用后,将成为沿海重要的铁路、公路过江通道,对尽快实现沿海铁路全线贯通,进一步完善区域交通运输结构,提高过江通道运输能力,促进长三角社会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1.沪通长江大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关键词:沪通长江大桥